第四十九章 弦歌如诉-《兴汉室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皇帝展开了笑颜,将周循一把揽入怀中。

    在庭院的另一边,临近水池的琴楼中,两名女子正相对而坐,其中一名女子年纪稍长,眼眸沉静,衣着华丽,正是怀园贵人唐氏。而在她的面前,坐在一台琴后的则是一名素装少女,容颜秀丽素净,白皙粉嫩,似朵含苞欲放的莲花。

    “今日就弹到这里吧。”唐姬伸头往窗外看了看,刚才还是影影绰绰一大帮人在对面,如今已无声息的全走完了。她知道皇帝是不会过来的,心里也从未想过皇帝会过来,静坐了一会后,待对方将一曲琴弹完了,唐姬这才看向对方:“桥氏。”

    那女子正是当初袁术麾下大将桥蕤的次女,孙策于江东反正,攻入淮南,为了笼络袁术余部以及报答桥蕤对他的恩情,孙策将大桥纳为妾侍。后来出于兄弟情谊,试图结下一段佳话的他又将小桥送给了周瑜。

    周瑜碍不住情面只得暂时收下,并未想好如何处置,而刘姜那时刚生一子,得知此事后心里或多或少总归有些不高兴。

    唐姬想到这里,心里默默叹息一声,看向小桥的目光不由带着些怜惜:“你回去休息吧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小桥怯生生的站了起来,往门口走了几步,忽然停下了,像是下了某种决心、又或是看唐姬心善好说话,轻声问道:“今日不该是由我弹的,对么?”

    她的声音与她的琴声一样好听,像林间的泉水淙淙,清澈灵动。唐姬这时叹了口气,也不计较对方的失礼举动,语气笃定的说道:“不,就该是由你弹的。”

    蔡贞姬已经回去备嫁了,不可能再轻易出门,况且,无论她能不能来公主府,在此弹琴的只能是小桥。

    小桥没有再问下去的余地,一手提起裙角,迈着轻盈的步子离开了。

    与公主府仅一里之遥的长街上,刚刚目睹了皇帝大驾卤簿经过的两个少年正聚在一起啧啧称奇:

    “你瞧见那一队羽林骑了么?实在太威武了。”说话的正是吕蒙,他此时坐在敞车的车辕上,拍了拍身旁驾车人的肩膀,惊叹道:“本以为镇南将军麾下的兵马已是天下精锐,却没想到南军更是犹如天兵。有此雄军,也难怪朝廷不出十年便重定天下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了,你说够没有?”驾车的少年正是凌统,他不耐烦的将吕蒙搭在他肩上的手打了下去。

    两个少年从孙策的军中退出来后便作为周瑜的护卫来到长安,暂时充当周瑜的御者、侍从。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周瑜的说教,两人虽然仍对仇人抱有恨意,但已经逐渐对朝廷放下了心中的抵触,不再那么仇视。

    毕竟如今仍是汉室的天下,冤有头债有主,他们以后就算有心,也只能向甘宁这些人报复。

    当然,现在说这些仍旧遥远,此时年轻人向往的始终是精良的甲兵、威武的骏马。

    “诶,你说,郎君为何不让我们进南北军啊?”吕蒙叹息一声,双手枕在脑后,两条腿在车下抖动着:“我们不是进太学读书的料子啊。”

    “一切都听郎君的。”凌统抿着嘴,显然他也不是很理解周瑜的想法,两人更擅长行军打仗,按道理说,以周瑜的权力,让他们顺利进入南北军不是不行。只是周瑜已为他们想好了前程,凌统虽是不解,但也愿意接受。

    “诶凌公绩,我怎么觉得,你被郎君送了表字以后,这心就有些变了。”吕蒙扭过头去,好奇的看着他。

    凌统熟练的将车驾转了个弯,驶向另一条道路,淡淡的说道:“你懂什么。”

    “是是是我不懂。”吕蒙其实心里明白,周瑜一介清贵士人,能以长辈的身份给凌统这样的卑贱人物赐字,已是格外的恩遇。不光是凌统,倘若是吕蒙得到某个名士的赐字,心里肯定也是会将对方当做亲长来尊重的。

    他轻舒了口气:“也罢,太学也好,孙将军的弟弟也在太学里,你我进去了不愁找不到伴。”

    凌统嘴抿得更紧了,挥手抽了一鞭。

    他们本该是在北宫门等待周瑜退值出宫,一同接他回府的,可这时候皇帝突然驾临府上,周瑜急于应命,从尚书台出来后来不及乘车,索性骑马先行,留了他们两个在后面慢悠悠的走着。

    再往前不远就是被羽林、虎贲等禁军封闭的道路,所有车马都不得通行,吕蒙与凌统正要下车拿出凭证过去。忽然有一人牵着马向他们走来,吕蒙上一刻还在笑的脸立时严肃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怎么了,阿蒙?”凌统觉得有些不对,转头正欲看他,却见吕蒙身手敏捷的从车上跳了下去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