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九章 鼓吹焕生-《兴汉室》
第(3/3)页
此人穿着公服,目光温和,一副老实人的模样,看到司马朗两兄弟后,即便对方是这样的处境,他还是自然而然的笑了起来。
“赵君!”司马朗认出来者正是河内人、给事谒者赵咨。
河内赵氏与司马氏是世交,当初司马朗从雒阳逃回河内,担心河内处于兵家要冲,游说乡里父老一同将家小搬至司马氏的姻亲、黎阳营监营谒者赵威孙的驻地。当时河内豪强恋旧,舍不得搬迁,只有赵咨愿意带家属同去,后来关东诸州郡起兵,大军云集河内,乱兵肆意钞掠,民人死者近半。司马氏从河东入朝以后,赵咨等人也一同随之入朝为官,赵咨为人亲善,不争权夺利,熬了许多年仍旧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给事谒者。
而如今正是这个可有可无的给事谒者,偏偏就有了代表皇帝给皇甫嵩治理丧事、慰劳诸将、甚至是看望钦犯的权力。
故友相逢,其中一方潦倒困苦,最是让人唏嘘不已。赵咨大开房门,当着身后一众人等的面公事公办的问起了司马朗兄弟的身体近况,以及简单问了一遍事由。司马懿都一一作答,他似乎有许多事情想要知道,可刚要开口,却被一旁的司马朗抢白道:“阿翁在长安可好?”
“……不算好。”赵咨侧头往后面看了一眼,似乎在考虑这种事该不该说,他犹豫了一下,终于在两人热切的目光下说道:“司马公在知道二位的事情以后,气得大病一场,之后便上疏请罪,说自己教子无方,并辞去了执金吾。”
“是我不孝……”司马朗喃喃的说,忽然掩面大哭起来,哭声哀切,令赵咨身后众人尽皆动容。
司马懿也跟着作势抹了把眼泪、哭嚎了几句,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说话的机会,于是趁着司马朗大哭的声音,他低着头凑近赵咨,小声的询问道:“跟你同往的,还有谁?”
赵咨眯着一双小眼睛,也轻声说道:“光禄大夫赵公主持丧事,我只是随行给外间的人宣诏的,治理丧事、查明案情期间,我等也会留在此处。”
“在这里审?不去廷尉狱?”司马懿听到来的赵威孙、赵咨都是他们的熟人,又抓到一个关键信息,早成冷灰的心里猛地窜出一丝火焰。
旁边的司马朗哭得更悲伤了,他上气不接下气的痛哭着,一边借此发泄着心中的积郁,一边是真的在忏悔自己的不孝。
司马朗在一边捶地痛哭,立时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,他们都在窃窃私语对方的行为,不免忽视了司马懿与赵咨的交流。
“廷尉法公的病时好时坏,快要不行了。”赵咨看着司马朗嗓子都快哭哑了,语速飞快的说道:“奉诏审讯你的是侍御史邓聘,他是南阳人。”
廷尉法衍重病与能否在长安审讯司马懿之间没有任何关系,何况廷尉一时审不了,廷尉正、刑部、御史中丞难道就审不得?
司马懿从中真真切切的听到了生的希望,种种迹象表明,皇帝并没有将他随手放弃。一想到这么多天的提心吊胆、辗转反侧,想到他无数次的后悔、惊惧,如今心理上的压力给身体带来的所有不适仿佛顿时消散。
他再也忍不住的跪伏在地,口中呜咽,跟在司马朗身侧痛声哭道:“吾等俱可活矣!”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