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八十二章 农耕技术-《三国之席卷天下II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荀彧急忙拿起笔录,将秦峰的这句话记录下来。此笔录为秦峰语录,也好流传后世,就如同孔圣人的论语一样。

    随后枣祗娓娓道来、

    农耕衍生出华夏文明的文化源头和最为质朴的文化范畴——农桑文化。先民们在千年稼穑中,农桑文化逐渐完善。农桑的演变,从中能清晰看到历代执政者和知识分子重农和悯农的思想,从侧面感知农村历史的社会结构和生产状况的演变过程。

    农桑的展,就是华夏文明的展。

    秦峰听着枣祗的陈述,便感到枣祗对于农桑的确有一套,从育种到四季每个阶段的耕作形势,乃至除草浇水等方面的轻重缓急,都有详细的安排。

    可以断定,枣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,无限接近科学种植的方法。若能在民间推广开来,就能够提高亩产量。

    旁观的军师们个个点头,便感到枣祗果然是农业生产的大人才。

    但在秦峰看来,枣祗毕竟是古代人,有时代的局限性。只是科学的种植过程,也只是能够有限的提高产量。

    而想要大规模提高产量,就需要在品种上做文章。

    枣祗说来,有一种自豪,这是先驱者都会有的。军师们都无法掩盖枣祗在他这一行的光芒。

    秦峰却是说道:“枣祗,你有没有想过杂交技术。”

    枣祗一愣,“敢问丞相,何为杂交技术?”

    秦峰想了想,“若是说基因、dna,恐怕你也是不懂了。你可知道,种子是怎么孕育出来的吗?”

    基因、dna是个什么东东?军师们有些懵,枣祗也有些懵,但后一个问题对他来说就太简单了,“开花就会结果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呢?”秦峰问道。

    “没了!”枣祗瞪大了无辜的眼睛。

    秦峰叹了口气,“你的知识还是有局限性的。嗯,我跟你大致解释一下,只是开花是结不了果的。比如粟米,它的花分雄蕊和雌蕊,这些是植物生育器官的一部分。接下来,是吧,你应该能够理解果实产生的过程了吧。”

    老贾诩哆嗦着白胡子,惊道:“老夫年过半百,头一次听说植物也能那啥,偶的神呀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