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秦峰瞅了瞅这份书写在邺都纸上的卷子,让他想起了后世的考卷,不免会心一笑,道:“选拔贤才的标准,并不单单是熟读经典,还要对治国理政有独到的见解,所以就有了策论题目。但只有自己的论点,没有饱读诗书的经历,也是枉然,所以就有了填空题、判断题、和选择题。” 秦峰这边的填空判断选择,都是从万卷书中抽取,志在考核考生的基本读书能力。而策论题目,就是防止读死书死读书了。 孔融纳头便拜,“主公此法,为后世建立了考学的标准,其对文人的意味深远,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。” 六位军师也是一拜,这一拜,是代天下学子拜得。 就此,秦峰的这种填空、判断、选择、大题的试卷考核方式,就流传了下去,乃至于一千八百年后的科技时代,卷子也是这么出的。后世学子,都是先拜孔子再拜秦子,然后开考。 秦峰细看考卷,道:“看来你们明白了本相的初衷,似这些填空判断等,就是要引经据典,还是要激学子热情的典故摘选出来。但不必孤本残卷,因为孤本残卷不会普及,这样出题就偏了。但也应该摘选一些冷门,这些小难题也就那么一两道,却能够测试学子的熟读能力。” “至于这些大题……。”秦峰看了看,皆是‘结束乱世,重开盛世’有关的题目,便道:“你们可有一个衡量评判的标准?” 荀彧急忙道:“主公,吾等在密室七日,封闭不出,已经研究妥当了一个衡量的标准。” 秦峰满意的点了点头,道:“那就好,但是要注意,若是考生中有大贤之人,另有新的论断,切不可因此判错。” 其实策论就跟写作文差不多,极少有满分的,至于多少分,就要看老师的主观意识了。秦峰就是在提点他的军师们,立一个标杆是应该的,但有另外出彩的论述,切不可产生抵触,从而抹去。 军师们急忙紧张的应命,连道不敢。 秦峰笑着宽慰道:“想来,天下能够在诸位军师之外再立标准,也是不太可能了。” 秦峰这六位军师那代表了天下顶级的团队,他们综合研讨出来的标准,在秦峰想来,就算是诸葛亮这些人成长起来,最多也就是互为印证,另有他说,是不可能了。 孔融看到秦峰高兴,又是大吹法螺赞美一番,也是真心为天下学子感谢,就趁机道:“主公,有华歆、王朗二位大人,从江东来到邺都,希望投在主公门下,为主公出力。” 这话就说明白了,是来投顺秦峰的,跟朝廷一毛钱关系都没有。 这样的表白秦峰最愿意听了。 荀彧进言道:“主公,华歆和王朗是有才能的,他们也是老一辈中的佼佼者,他们不远千里来投,说明主公的仁德已经遍及天下……。” 秦峰哈哈一笑,召见了华歆和王朗。 华歆和王朗是老臣了,这两个人在历史上是很著名的名士。后世里曹操称王,曹丕称帝,这两人功不可没。 秦峰就接见了华歆和王朗,答应明日早朝,就让他们一起上朝。秦峰会上表,任命华歆为少府,掌山海地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,为皇帝的私府。王朗为太常,掌管礼乐。 九卿之一,华歆和王朗皆是三朝元老,有这个资格,也有能力。 华歆和王朗大喜过望,他们本打算,给个九卿下的大夫就满足了,没想到是九卿。顿时五内感恩,宣誓效忠。 秦峰笑道:“以后朝廷上,还需二位多多出力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