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8 收储与香型-《横明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历史上,在青霉素出现之后,人类对于各种霉素的筛选到达巅峰。

    好在这扇大门打开以后,并没有带给人们失望,还是与不少发现。

    也为以后的半合成乃至全合成各种抗生素,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    张田余并没有找到他想要的东西,只好笑着变化了话题。

    “酿酒的事情,已经基本就位,现在前期试验和试生产已经准备好。除了你说的那个纯固态发酵需要一年才能最终成酒外,其他的都已经拿到首批样品。”

    张田余说着他主持的酿酒情况。

    “怎样,香气区分的明显与否?”

    方书安登时就来了兴趣,此前为了形成区别,他特意按照后世几种香型的白酒进行区分。

    专门按照经典味道设定配方以及工艺。

    毕竟,后世种花家的白酒,可谓是百花齐放。

    从建国时期的八大名酒,到后来的茅五郎剑,再到后边的茅五洋,虽然说排名一直在变化,但是那些经典流传的白酒,一直是榜上有名。

    尤其是当初的八大名酒,尽管他们很多没有赶上时代的脚步,但是仍然在白酒行业留有一席之地。

    酱香、浓香、清香,白酒的三大经典香气自然是要研究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那些细微的分支,比如说什么汾香型、兼香型、米香型、馥郁型、老白干香型、董香型,方书安都弄了个单子,让匠人们去尝试。

    为了有区别,专门将不同香型的工坊安排在不同的水源地。

    再加上入酒的原料和酒曲上的差别,虽然无法造出后世那种酒香鲜明的特点,但是能形成系列上的差别就行。

    毕竟,众口难调,有选择的空间,才方便对出不同系列的高端酒。

    就拿酱香来说,小麦制曲、红糯高粱入酒,高温下沙,再加上重要辅料之一的稻壳,就算是造不出飞天茅台的味道,造出点习酒、茅台王子、郎酒的味道,总还是可以的吧。

    而浓香酒才是所有产量当中最大的那个,毕竟他酿造的原料可选择行更大,除了高粱之外,大米、小麦、糯米,都能作为主要原料。

    而大米和小麦是眼下最为富余的粮食,用他们下酒,也是方书安酿酒计划的初衷。

    并且,浓香酒五花八门的方式,最适合拉开差距。

    既有像是五粮液那样的固态发酵,也有向其他品牌的液态发酵。

    固态发酵固然能产出高品质、香气浓郁复杂的好酒,但是需要的时间太长。

    而液态发酵的好处太明显了,生产周期短,出酒率高,更加适合工业化生产。

    也更方便作为普罗大众的口粮酒!

    “几种香型的差别大么?”方书安问道。

    “你知道的,酱香型顶多蒸出来些许头酒,还别说,即使辛辣还冲口,但仍旧是所有酒质里最丰满的那一个,假以时日,必定是巅峰之选。至于其他几种,香型区别比较明显,毕竟酒曲选择和原料选择有差别,影响很大。

    不过那些不同产地的浓香酒,差别就没有那么大。”

    没有那么大?

    方书安略加思考,便想出来其中的原因。

    虽然他们是放在不同的水源地,配方也有所区别,个别东西加的少,个别加的多。

    但是啊,他们并没有区分粮食的来源,有些虽然说是在不同的位置,但是他们的粮食很有可能是同一个来源。

    而且,酒曲也是类似。

    那样的话,单靠比例的而改变,想要搞定不同香气,还真是有些难为他们。

    “好吧,可以继续改变知道咱们形成察觉之后再说。”

    话说到这里,张田余张张嘴,片刻又闭上。

    这样一个小动作,方书安还是注意到了。

    “怎么的,有什么话就说,你怎么变得扭扭捏捏的?”

    “书安,有些事我想不明白,还是要问问你。咱们在别的产品上,顶多也就是一两个品牌,为何在酒上,会同时实验七八种呢?”

    张田余确实没想明白,刚开始给他任务的时候,还以为是要看看什么地方能用,什么地方不能用,现在看来,不是那个意思啊。

    对于此,方书安发出了会心的微笑。

    “你啊,还对白酒的市场没有形成概念,是不是在你的印象里,白酒会卖的很贵,然后没有多少人喝?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