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84 邮递员系统-《横明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不然,难免有些山高皇帝远的知县们,会曲解朝廷意思,再将朝廷的政策从士绅身上转移到百姓身上,那样的话,制定会因此农民们的反弹,说不定还会引起农民起义。

    因为现在基层农村的情况,方书安是见过的,他知道,现在农村的贫穷,已经到了一定程度,不能再加深农民矛盾了。

    “将法规宣传下去很是重要,如过只依靠传统的布告手段,那是根本行不通。”方书安终于提出来自己的另一个主张。

    “可是,不依靠基层官员的布告,难道有什么其他的方法?”朱由校问道。

    今天他来扮演的角色,并不是单纯的听证,一定意义上,是来提出问题。

    “办法也有过,说起来,还是我在南下的路上想到。”

    方书安站出来,说出来自己对于大明邮政系统的设想。

    “说起来,是在原有的驿站基础上,进行扩充,他们的任务除了下发朝廷以及各级官府下达的各种文书外,还能负担反向的功能,但是么,那一层何时开通,还是要看中枢的意见。”

    方书安的设想就是,创立大明版邮政系统,让政令可以下乡。

    毕竟以现有的管理机制,想要像共和国一样,做到官员管理到乡镇一级,是办不到的事情。

    但是退一步,将消息传递到乡村,就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你的意思是,让专人将消息传递到村子当中,方法倒是不错,但是怎么能确保,消息是准确的?”

    问题问的很好,如果说邮政系统归于地方官来管理,那么他们就失去了本应该起到的作用。

    毕竟一个县里边的邮递员,都是靠当地的知县来管理,怎么能确保他们传递准确的消息?

    “还有费用问题,你有没有想过,哪怕是七八个村庄用一个人,那都是一个十分恐惧的数字!”

    大明村庄在数万到十余万的级别上,算起来,就是要新增一万到几万的人员,对于财政开支来说,无疑是巨大的负担。

    方书安是个聪明人,无利不起早的事情他不干。

    但是提出来的这个方法,看起来还真是个败笔。

    朱由校纳闷了,向来精明能干的方书安,肯定是不会弄出来如此一个馊主意。

    这厮,肯定藏着后手!


    第(3/3)页